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尋覓良伴:近代中國的徵婚廣告(1912-1949)

尋覓良伴:近代中國的徵婚廣告(1912-1949)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287158
陳湘涵
國史館
2011年9月01日
107.00  元
HK$ 101.65  







叢書系列:文化藝術
規格:軟皮精裝 / 382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文化藝術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政府出版品 > 文化/藝術 > 文學









  本書以1912年至1949年中國的徵婚廣告為主題,探究調和媒妁與自由戀愛的擇偶方法,如婚姻介紹所、廣告徵婚、通信求婚等在近代中國的出現與發展。本書使用大量的徵婚廣告,以現代、特殊形式的分類廣告,討論舊有、傳統的婚姻主題,並從中得出婚姻選擇的社會脈絡與歷史特色。致使徵婚廣告既成為舊式婚姻觀的載體,也傳遞新式的婚姻理念,同時並反映舊有的婚姻實踐。

作者簡介

陳湘涵

  1983年生,臺灣嘉義縣人,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班畢業。學術研究範圍以近代中國婦女史與社會文化史為主,著有〈戰後的女子教育〉、〈從徵婚廣告論抗戰前的婚姻問題〉、〈明代婦女的守節與再嫁〉等論文。





緒論

第一章 追尋理想姻緣
第一節 近代婚姻與戀愛問題的提出
一、 晚清的婚姻改革
二、 五四時期婚戀討論的風行
第二節 ?暗花明又一春?
一、「社交公開」與擇偶
二、從通信求婚到通信交友
三、西方媒妁公司:婚姻介紹所
第三節 從媒妁之言到廣告求婚
一、 晚清的媒妁徵婚與廣告微婚
二、 清末民初的徵婚情事
小結

第二章 徵婚廣告覓良伴
第一節 徵婚廣告與分類廣告
第二節 摩天下之大登:1912-1937年的徵婚廣告
一、 廣告內容的分析
二、 南北婚友廣告的差異
第三節 愛在烽火蔓延時?1937-1949年的徵婚廣告
一、 寂寞芳心:1937-1945年上海的婚友廣告
二、 1946-1949年戰後復原期的徵婚廣告
三、 戰前與戰後的徵婚廣告變遷
小結

第三章 理想伴侶:社會調查與徵婚廣告中的擇偶條件
第一節 1920年代社會調查中的理想婚姻與伴侶
一、 1921年的〈學生婚姻問題之研究〉
二、 1923年《婦女雜誌》的「配偶選擇號」
三、 1927年潘光旦的〈中國之家庭問題〉
第二節 1930、1940年代對婚姻伴侶的期望
一、1931年周叔昭〈家庭問題的調查〉
二、1933年《女子月刊》「理想的愛人」
三、1940年代大學生的擇偶調查
四、1920至1940年代理想婚姻伴侶的變化
第三節 理想與現實:擇以條件的比較
小結

第四章 眾說紛紜論微?:社會百態中的徵婚廣告
第一節 暗藏玄機的徵婚廣告
一、 願者上鉤:佈滿陷阱的徵婚廣告
二、 徵婚廣告中的兼祧、納妾與重婚
三、 假徵婚,真廣告
第二節 藝文創作中的徵婚意象
一、 電影中的「徵婚廣告」
二、 文學創作中「徵婚」情事
第三節 社會大眾對廣告徵婚的疑慮與批判
一、1924年的廣告求婚討論會
二、1930和1940年代徵婚廣告的討論
小結

結論
一、 次登場的徵婚廣告
二、 眾說紛紜的徵婚問題
三、 擇偶條件的理想與現實
四、 既新且舊的婚姻觀
五、 烽火連天下的徵婚形式
六、 從徵婚廣告看公眾與私密

徵引書目
一、 中日文部分
二、 英文部分

索引


自序

  原來時光的流逝是如此倉促,從2月投稿國史館國史研究獎助,到6月接獲得獎通知,9月頒獎,以及11、12月的修訂,一切就在忙亂的狀態下,轉眼間已來到2010年的最後一天。

  回顧這幾年的生活與經歷,我倍感溫馨並心懷感謝。從進入政大歷史就讀,到繼續攻讀清大史研所,從一路上受到彭明輝師、劉季倫師、毛知礪師、王德權師與楊瑞松師、慧琦學姐的指點與關懷,以及陳華師、陳熙遠師的熱心指導,及兩位研究所論文指導教授游鑑明師與鐘月岑師在生活上與學業上給予全力支持。上術每一位老師,無論是在課程教導或是在生涯規劃方面,都給予我最大的關懷,在我無助時開導我,跌倒時扶我一把,讓我感受到滿滿的祝福與關愛。並承蒙兩位論文口試委員呂芳上師與連玲玲師的細心指點,提供許多精闢與寶貴的建議,聆聽老師所給的指導,讓我受益良多。

  這本書能付梓出版,特別要感謝游鑑明師的關懷與提點,告知研究獎助請的消息並督促我投稿,兩位匿名審查人給予的諸多寶貴建議,及國史館秋敏學姐耐心地回應我所遇到的種種問題。

  其次,我要感謝研究所同窗與學長姐的鼓舞、「西洋婦女史讀會」姊妹們的相互支持,及好友淑慧(Katy)、嘉妤、育菁、卉芸、碩仁與我摯愛的雙親,給我最大的關懷、體諒與包容,與無數給我支持與協助的一切朋友們。如果沒有你們,我想這本書將無完成的一日。

  最後,謹以此書獻給曾經幫助我,關懷我的每一位師長親友;並對國史館致上最深感謝,如果沒有「國史研究獎助」就沒有這本小書的出版。




其 他 著 作